中国游戏“玩”家变“买”家无中文就给差评 |
发布日期:2017/8/15 9:11:00 来源:网游排行榜 【 】
|
据全球顶级在线游戏平台Steam的调查显示,中国玩家在6月份就已经赶超俄罗斯,成为Steam的第二大用户群,这种增长意味着中国玩家话语权将进一步得到提升,各大游戏厂商将越来越不能忽视中国市场。
事实上,即使没有这些数据的佐证,中国玩家也早已让各大游戏厂商领教了他们的“威力”,比如,“无中文,就差评”:
2016年10月,中国玩家在Steam针对《足球经理2017》给了数百个差评,抗议没有中文版本。今年上旬,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在Steam国区上线,却宣布游戏不支持中文,且在上架国区短短几小时后,游戏的售价由199元涨到412元,这种服务和价格的差别对待,激怒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玩家。
可能很多人觉得“无中文,就差评”是无理取闹,但是就连一向号称理性三观正的知乎,都力挺中国玩家这种做法,为什么?因为时代变了中国游戏“玩”家变“买”家无中文就给差评。
过去,游戏在玩家眼里是难得一见的“作品”而不是任君挑选的“商品”,导致玩家有得玩就无限感激,根本不在乎“商品体验”这回事。而这种心态,在Steam这类平台开放,中国玩家可以很轻松的用人民币买到全世界的正版游戏之后,逐渐发生了改变,他们将“商品体验”纳入到了对游戏的评价中,对中文的需求变得理所应当。
而且对游戏来说,母语支持是玩家非常自然的要求,但这种要求在国内长期处于非正常环境下的游戏市场中往往被压抑;相反,在市场成熟的国外,这种要求会被直接满足。一位国内的开发者曾说过:如果你的游戏在Steam上进行绿光投票(决定游戏能否上线),一旦没有英文介绍,便会有一堆老外投反对票中国游戏“玩”家变“买”家无中文就给差评。现在情况反了过来。
除了差评的“威胁”,将游戏汉化也的确能够带来令人惊喜的收益。游戏开发者Lars Doucet 做了一个实验,他将5年前的RPG游戏《守护者冒险》做了最基本的汉化(玩家可以用中文操作,剧情仍以英文呈现),重新在Steam上发售,来测试中国玩家的购买力,结果令人大吃一惊。
《守护者冒险》汉化前,中国销售数据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22,汉化后,中国在周销售数据榜瞬间跃升第一。Doucet表示:“我从未见过任何一次本地化能像这次这样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…《守护者冒险》Steam 版本在中国市场的总收入,几乎是立刻翻倍的。”
“得中国玩家者,得天下”已经不是一句夸张的笑谈,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。在今年的E3游戏展上,索尼、育碧、任天堂等大厂的多款新作首发即带中文中国游戏“玩”家变“买”家无中文就给差评。腾讯WeGame上周开始公测,剑指Steam,预计一大波国外汉化游戏将会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角逐。
。相关搜索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